Skip to main content

Indie game storeFree gamesFun gamesHorror games
Game developmentAssetsComics
SalesBundles
Jobs
Tags
(+1)

这是我玩过最刻骨铭心也是最喜欢的RPG游戏,不可多得的神作。

如果把这栋公寓比作苏联呢?如果Ника是苏联那美好和理想的象征呢?

很多人对苏联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受,就像那个笑话里移民到美国的苏联人还带着自己祖国的国旗,以此医治自己的思乡病。咋一看像是在嘲讽,但仔细品味就会有感受——或许美国,世界的另一端会比自己生活的国家更加开放不压抑,或许会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可自己心里有时却依然怀念那个集体,那个曾经容纳自己的地方。一种爱恨纠葛理不清的复杂悲伤感情。而当苏联真正离去时,人们却又开始怀念她,却同时排斥着她过去里的一种压抑和灰暗。Ника对公寓楼,亦或者说她的“家人”的感情正是如此,她想逃离,她试了73次——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失败了73次,但她依旧爱着她所处的地方,一种渴望外界事物的好奇与对过去的怀念不舍的矛盾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开始,Лера是决心自毁的,决定自杀以此彻底不再面对世界,但她却又不敢见到淋漓的鲜血。她想回到“安宁与温暖”中却又不敢亲手直接地自我毁灭与Ника的对星空,也就是外界的向往,却又无法亲手触及的无奈异曲同工。在剧情中有无数的苏联元素暗示着Лера的心境——有一个收集物是一张建筑设计图,在物品栏调查可以看到Лера的自言自语:“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建设一座太阳能的乌托邦,可我上一个单子却是设计一座商场。”这里理想中的富含科技意味的“乌托邦”和现实中平常甚至充满了金钱欲望的“商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又例如,在一间房间里,Лера看到了墙上有人画的草图,转头对Ника说出了肺腑之言:“塔特林真的很幸运,他还能做梦……你能想象400米高的钢铁和玻璃,耸立在彼得堡上空,向云层中发射信息吗?但这在1920年,似乎还很合理。”塔特林、400米高的钢铁和玻璃、彼得堡、墙上的涂鸦,这就是指的第三国际纪念塔,被誉为是“无产阶级的巴别塔”的纪念碑。就算在那物质极度匮乏,苏俄刚刚成立的时代,就有人可以做如此大胆而壮丽的梦,描绘出令人心潮澎湃的未来,可是现在呢?现在这些梦早已随着苏联的消逝变成了虚无。儿时幻想的亲手建造太阳能乌托邦已经变成了不得不在“车流中穿行,与讨厌的人打交道”的冰冷现实。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令人绝望。所以她厌弃了世界,决心消失,可求生的本能又让自己不敢动手亲自离开世界。在这些矛盾与大楼的房间内的回忆中,Ника点破了这纠结——“你只是想回到子宫里,温暖、安宁。你并不是想死,你只是想逃避这个世界。”她也不论从外貌形象,还是房间的陈设上反复提示着Лера,或许,接受与血肉融为一体,回到那个虽然让你无法违逆但又很有集体感和归宿感的美好梦境里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在梦里,补完这些遗憾。

Ника是大楼里唯一一个鲜活的存在,也是想逃离但又爱着这里的存在。这也许又象征着作者本人与千千万万俄罗斯人对苏联“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但,故事的结局,女主最后决定决然地走向未来,而不是回到过去,沉浸在遗憾与怀念所构筑的美好里,哪怕是活着就是见证命运会有多么残忍,生活会有多么鲜血淋漓是不是浸透了血与泪。她有了新的理想:活下去,向着未来前进。而最后,Ника也被主角不愿意屈服命运的倔强和顽强所打动,以自己的躯体,为她破开了一条离开的道路。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带着自己的倔强活下去吧。或许这就是作者想给生活在这残缺的俄罗斯的迷茫的年轻人们,还有那些苏联人们所诉说的。